安徽法院网讯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建设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枫桥式人民法庭,近期,铜陵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沈琳带领民一庭庭长戴瑞亭等干警分别赴枞阳县义津法庭、枞阳县会宫法庭座谈调研。
沈琳一行实地察看了两家法庭的诉讼服务大厅、科技化审判法庭、“先让礼让”工作室等办公场所,详细了解了法庭的历史沿革、建设情况、人员构成、基础设施并与法庭干警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调研座谈会上,沈琳听取了两家基层法庭关于审判质效、信访化解以及诉源治理等方面工作情况汇报。
沈琳对义津法庭及会宫法庭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立足基层,推进审判职能和延伸责任两手抓。两家法庭作为典型的乡村法庭,在做好固有审判工作的前提下,以化解矛盾为落脚点,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政府部门保持良性互动,将法治资源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每一公里”。二是要重视信访,保持高度关注不松懈。两家法庭目前的信访工作总体开展平稳,人民法庭作为法院深入基层群众第一线、最前沿的阵地,开展工作的方法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灵活调整,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当地。三是要挖掘亮点,打造地方特色枫桥式人民法庭。“先让礼让”工作法是基于先让礼让、互谦互让、明辨事理、以和为贵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的 “说、听、记、察、劝、让、和、访”八步走的工作法,是枞阳县近期主要的化矛解纷方式。义津法庭建立了全县第一家“先让礼让”工作室,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审判调解工作中,2023年至今调解结案174件,调解率达到56.68%,取得了较好的调解成效。义津法庭作为“先让礼让”历史典故的发源地,要利用好这一先天优势,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面并与法治工作相结合,将“先让礼让”这个品牌发扬光大;会宫法庭精准把握家事审判理念,同时积极引入外部力量,建立家事纠纷联调新机制,应当继续充分依托家事法庭的金字招牌,形成独具特色的亮点品牌,同时要做到与“先让礼让”工作法有机结合,并延伸到其他案件的调解当中去,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执法办案彰显温暖。要以弘扬“先让礼让”的传统美德为基石,建设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枫桥式人民法庭。